7月7日,广州城建职业学院“潮启新程” 社会实践服务团赴汕头市潮南区井都开展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暨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行动。实践团围绕“党建引领、文化赋能、服务乡村”三大方面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年学子对乡村振兴的担当与助力。


启航:党建领航,让非遗与乡村振兴“双向奔赴”
7月7日上午,“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基地”授牌仪式暨“党建领航非遗‘破圈’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工程”启动仪式在潮南区井都镇人民政府举行。这一仪式为校地合作搭建起坚实桥梁,标志着双方在党建引领下,将深度融合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工作,为井都镇发展注入持续活力。通过建立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基地,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在党建引领、非遗传承、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,为井都镇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井都镇相关领导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,他期待实践团能发挥高校智力优势,为乡村发展带来新思维、新路径,让校地协同的种子在井都镇生根发芽。


执笔:墙绘为媒,让潮汕文化“上墙”
7月8日,实践团成员化身“文化使者”,在井都镇社区墙面挥毫创作。通过前期实地考察和综合考量确定绘画位置后,队员们拿起颜料桶、画笔,在社区墙面勾勒出一幅幅生动图景:红色革命剪影画唤醒历史记忆,笛套音乐乐器图案流淌古韵遗风,憨态可掬的狮头鹅尽显乡土灵趣,“潮汕行”字样与小桃红歌曲进度条的创意组合,更让墙面跃动着青春气息。烈日下,队员们汗湿衣衫却干劲十足。这面墙已不仅是艺术作品,更成为传播潮汕文化的“露天展厅”,让村民在日常驻足间便能感受文化魅力,让乡土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融入生活。



溯源:追访非遗足迹,触摸潮汕文化根脉
同日下午,实践团前往濠江区文光街道双忠文化传承基地,开启非遗溯源之旅。沉浸式观看笛套音乐表演。古朴的旋律从二弦、琵琶、月琴中流淌而出,队员们屏息聆听,用心感受着这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,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瞬间,“原来这就是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的音乐,比课本里描述的更动人!”一位队员的感叹道出大家心声。这场研学让队员们深刻体悟到,传统技艺中蕴藏的不仅是潮汕先民的智慧,更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底气。




起舞:走进非遗,文化“破圈”
7月9日下午,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内人潮涌动,掌声、欢呼声此起彼伏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“党建领航,非遗‘破圈’文化赋能乡村振兴”英歌舞展演在此隆重举行。舞台上,楼华乡英歌舞演员们默契配合,将英歌舞的豪迈与激情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刚劲有力的动作、整齐划一的步伐、激昂澎湃的锣鼓声,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。展演结束后,实践团同学和部分观众上台,在英歌队队员的指导下,学习简单的英歌动作和步伐。大家热情高涨,认真学习每一个动作,亲身触摸这千年传承的艺术。《学习强国》、南方+、《汕头新闻》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。此次展演不仅是一次非遗文化的精彩呈现,更是“潮启新程”社会实践服务团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次成功实践。通过英歌舞这一载体,团队将党建引领与非遗传承有机结合,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。




从墙绘到展演,从调研到共建,实践团队用行动证明:青春力量可以衔接校园与乡村,党建引领能够激活非遗活力。实践团的成员们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仍在继续。未来,这群年轻人将带着在井都镇收获的感动与思考,继续在乡村振兴的路上,书写属于他们的“新程”。
编辑:柯燕梅 审核:彭聪